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2019-02-19 21:43 来源: 教育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时间:2019年02月19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
内容: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的第三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解读的是上周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重磅文件,也就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具体的举措有20条,我们简称职教20条。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还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下面按照议程,首先请继平司长介绍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贯彻落实的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元宵佳节,还是一个重要节气,雨水节气,今天不光有雨水,而且还有雪水,是“好雨知时节”的加强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我就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和落实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方案》是在13日正式公布的,到现在近一周时间了,各方面都非常关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方案》。李克强总理多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王沪宁同志也就职业教育改革做出批示。孙春兰副总理深入调研并主持会议多方听取意见,指导《方案》编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今天我想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简要介绍《方案》起草的背景和过程。第二是《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三是《方案》的创新点。第四是下一步如何贯彻的考虑。

第一部分,起草背景和过程。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站位全局、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一个判断”“三个转变”“四个主攻方向”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方案》,“一个判断”主要是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和一定的基础,到了下大力气抓的时候。

“三个转变”是指发展模式的转变,即要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从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从参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向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方向转变。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开始了文件的起草,并征求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内各司局、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负责人的意见,文稿先后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是在去年的11月14日,新闻联播做了专题报道。

《方案》在春节前夕印发,也就是1月24日,正式公布是在上周的2月13日。《方案》从酝酿到最后印发历时将近一年,印发后我们也同时启动了相关政策研究,拟于《方案》印发后陆续推出相应的配套文件,形成办好职业教育政策的“组合拳”。

第二部分,文件主要内容。

《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文件,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明确的目标是相衔接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确保如期完成历史交汇期各项既定任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

这7个方面是: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二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五是要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六是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七是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三部分,这次文件有哪些创新点。

我们初步做了一个归纳,大家都有不同的关注点,我们觉得这次文件当中有这样几个创新点。《方案》是以改革和落实为主基调的,一是改革,二是落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坚定意志和狠抓工作落实的坚强决心,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努力的方向。具体有几点:

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方案》坚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来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落实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这个《方案》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是明确办好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方案》第一句话叫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三点:第一,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同为教育的一部分。第二是不同类型。第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适用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是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着眼推动形成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合力,责任落实既重视部门作用发挥,也突出地方统筹推进,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具体体现在完善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

四是建立一批制度标准。把加快标准化进程作为打造职业教育体系软环境升级版的关键举措,持续完善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是第四个亮点,也是创新点,明确提出来要建立一批制度和标准。

五是推出一批有基础、可操作的重大项目。《方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配套设计了具体工程项目,以重点项目体现改革导向。项目设计既充分考虑已有的工作基础,也努力体现时代需要,包括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等。

六是启动一批重大改革试点。《方案》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例如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职教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等。

这六点我们认为是亮点,是创新点,希望大家予以关注。

第四方面是关于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方案》是中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推动职业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要牢牢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努力“下好一盘大棋”。下一步的贯彻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决策部署,加快与地方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目前,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这在去年已经报道过,并且已正式开展工作。我们将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政策,集中形成若干政策红利。各地要抓紧完善本地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合力。

二是督促地方落实。国办已经印发《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将职业教育列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重点内容。我们正在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对改革成效明显的省份进行重点激励。我们将推动建设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其他试点,促进职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升培养质量。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简称“特高计划”,以实施特高计划为引领,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四是推动多元办学。我们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兴办职业教育的企业教育费附加减免政策,继续完善激励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更多路径,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方案》的发布受到了职教战线的极大关注,在媒体朋友的支持之下,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感谢大家,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安康。谢谢。

续梅:

谢谢继平司长。下面请黄伟司长介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考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介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第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稳步提升,其中,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了31.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了39.7%。这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第二,工作进展。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通过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选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双师”素质持续提升,“双师”结构逐步优化,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主要有四方面的工作进展:

一是健全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项目,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表彰项目中,向职业院校教师予以倾斜。

二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建设。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的本科院校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每年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2.4万人。由同济大学等高校牵头,实施10个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建设23门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至2018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3.5亿元,设置300多个专业培训项目,累计组织14.4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和企业实践。

四是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截至2018年,各地省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兼职教师聘用,累计投入8.2亿元,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1.6万个专业点聘请4.4万名兼职教师,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兼职任教。

第三,下一步工作考虑。也是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拟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个教师工作方面的配套文件。要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

二是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将印发《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职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是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实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四是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支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我就给各位媒体朋友介绍这些情况。

续梅:

谢谢黄伟司长,下面请楼旭庆司长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

各位媒体朋友早上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工作情况。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最近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教育部通过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持续推动转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迈进。

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转型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支持省级试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出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运用项目建设和试点遴选的方式,从简政放权、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聘任等方面对试点高校给予支持,激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治理结构等方面积极改革探索。一批高校办学定位更清晰,特色更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产业需求,受到学生、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加大对应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对各省份推荐的100所应用型高校,每所项目高校中央预算投资1个亿,推动项目高校将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和学校转型深化改革相结合,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第四,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构建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完善了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一是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二是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三是重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楼司长,最后请王扬南所长介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的有关工作考虑。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我将1+X证书制度的有关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我们说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认定。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处理好1与X的关系,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与实施,将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面向社会招募培训评价组织,实行目录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并发放证书。教育部将联合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并积极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别由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考核院校外和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实行目录管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1+X证书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试点做起,稳步推进。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育训结合、质量为上、管好两端、规范中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部分省份和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这一制度设计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试点工作将计划于2019年3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试点的省份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试点的院校采取自主申报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份和院校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目前计划2020年下半年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2021年以后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更多职业技能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X证书制度。我就介绍这些内容。

续梅:

感谢王扬南所长,几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看看记者朋友有没有问题。

人民网记者:

刚才听到黄司长说要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你们介绍有相关方案对课程、教学、教师等提出了相关内容,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黄伟:

刚才继平司长给大家介绍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从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所以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职业院校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这是这次国家职教20条里面提出来,要创建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当然,高水平、结构化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也是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个体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这样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

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项目,现在已经上级部门批准立项,今年上半年即将启动实施。这个项目计划实施的周期,第一个项目周期是三年,将创建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国家级团队的创建,引导推动各地各校建设相应的教师教学的创新团队。能够进入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选送他们到德国去研修学习,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学回来之后本土化,用于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课程的建设,乃至教学改革的一些项目研究和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实际上也和国家职教改革方案中提出的“1+X”改革证书试点,在内涵上是融通的,是相互提供支撑的。我就介绍这些。

中国青年报记者:

《方案》中提到即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我记得去年王司长在湖南那场发布会上也提到“特高计划”,“特高计划”何时实施?如何实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王继平:

谢谢你的提问。去年11月7日我在长沙讲到了特高计划,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这次20条再次提到了,把该计划上升到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方案》中的目标已经提出建设50所学校、150个专业。第一,特高计划中央早就有部署,比如在2014年的《决定》中提出来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件工作。这不是孤立的几所学校的问题,是涉及到中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具有什么样地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我们也向各方征求意见。所以第一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非常重要。

第二,关于定位。一个基本点是计划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家关注两个词,一是“中国特色”,二是“高水平”。最近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职业教育要办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世界水平。普通高等学校有“双一流”,职业教育领域则注重“特色”和“高水平”,所以叫“特高”,这个特高不是“特别”这个特,而是“特色”的特,强调要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培养人,二是技术服务创新,这是一个新定位。

第四,要建成什么样的学校,一是当地离不开,学校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二是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业内要认为是顶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国际可交流,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学校方面的体现。这是我们改革的标杆,发展的支撑。

今年马上印发关于“特高计划”的文件,该计划即将启动。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问楼司长,我们读了文件有个感受,现在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高等教育发挥作用,除了您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之外,我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扩大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谢谢。

楼旭庆:

谢谢。刚才着重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情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部一直很重视,采取了若干措施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从高等教育四个学历层次方面,我逐一介绍。一是在博士研究生教育方面,这几年我们拓展了专业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和种类,专业博士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在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博士培养单位形成了要积极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共识。这是博士层面。二是从硕士教育层面来说,我们持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8年,全国硕士总共招了76.25万,其中专业学位44万,占比57.7%,这块在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争取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三是在本科层面,除了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四是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这次实施方案也提到了,按照高校设置有关制度和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扩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目前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谢谢。

王继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这方面如果做好了,我们就把职业教育做好了。有同志最近在研究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三大特点,第一是校企合作,第二是产教融合,第三是个性和共性要进行重构,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当然这还是正在研究的成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如何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企业也应该是一个主体。用几种形式,一是企业本身办学,这是一种类型,过去有很多。按照中央的精神,这个仍然要鼓励,企业是可以办职业学校的,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甚至培训都能办。

二是企业和学校是可以合作办职业教育的,他是需求者,但同时也是供给者,比如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习应该提供,他是需求者,也是毕业生的接纳者,还是受益者,在欧洲发达国家,这个很典型,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一次在20条里面专门提出了一个项目,有一个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我们会把社会当中对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做得好的,我们把它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应的在诸多方面的政策要给他支持,财政、税收等其他方面,这在20条当中有明确的表述。我们正在制定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具体办法,等出台之后再作具体介绍。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了解到此前就职业教育证书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混乱,除了人社部、教育部,会有一些行业协会参与证书的发放。我们本次改革方案提出来人社部、教育部负责监督考核,另外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也会参与一些培训类的证书发放。我想问,这会不会导致给一些组织和机构留出权利寻租的空间,如何防止乱培训和乱发证现象的出现?谢谢。

王扬南:

这次的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无论是证书的内涵,证书的功能,还有证书的管理和以后的实施、质量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制度设计。记者朋友担心的滥发证书的问题,目前都有相关的制度设计来进行制约。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前在启动的筹备阶段,准备从3月份开始,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和职教所已经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招募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有26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招募当中。目前已经起草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进行整体部署,还起草了《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将随着试点的启动会不断完善并发布。

我们目前对这些机构的要求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目前招募的社会培训组织叫培训评价组织,要求的条件非常高,要求具有培训资质,具有标准开发的经验,要有职业技能评价的能力,要有优秀的培训业绩,合法经营记录,有基础、有队伍、有影响,在业界要得到认可,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他实施培训的量和实训的场所都有严格规定。另外一方面,现在是落实“放管服”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叫做管住两端,规范中间,两端一个是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一步,首先要从标准的制定开始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证书发放。从管理上,实行目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无论是纳入教育部的目录,还是纳入人社部的目录,都是从管理改革的角度来防止滥发证书这种乱象的发生。

澎湃新闻记者:

实施方案提到,经过5到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这种放开资本进入教育是否有可能把教育当做生意做的危险?应该怎么管?为什么?谢谢。

王继平:

我觉得这应该作为一个利好的消息,向社会做出反映。我刚刚讲了,这个改革前提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教育里面的改革。这是基本的方向,我们是要坚持的。在举办的过程中,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向来教育都是欢迎社会资本进入的。但是,在职业教育这块,我们把握这一点的时候,一方面是要把公办的院校继续办好,另一方面也欢迎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这个领域中,但是管理是要严格规范。文件里面提到了清单式管理。我们要避免把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办成摇钱树或者印钞机,这个绝对不行,因为它是教育,公益性是它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欢迎各种资本进来,但是不能够违背公益性这个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放开并不代表就作为产业去办,不是这个意思。

续梅:

我们下周还会继续召开系列的新春发布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吴啸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